目前,芯片和集成电路等“卡脖子”产业备受关注,而如何突破是一大痛点。“面对未来2030年战略发展机遇期,为解决卡脖子问题和自主发展问题,要克服挑战,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建立关键材料品种,追求特色和高附加值产品,赢得更好利润率,形成良好发展生态,与用户更加紧密合作,广纳英才,一起为用户新产品的开发作出贡献。行业要进行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强强合作,形成若干大企业来支撑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近日,在宁波北仑区召开的中国半导体材料创新发展大会上,国家02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如是说道。
会议现场
近日,由集成电路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协同北仑区政府、宁波电子行业协会联合举办的中国半导体材料创新发展大会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召开。
本次大会以“密切国际合作、加快技术升级、促进产业生态发展”为主题,探讨“创新、融合、开放、共赢”的半导体材料供应链发展之路。
记者在现场获悉,深圳华为、海思、中芯国际、上海华力、长江存储、无锡华润、华润重庆、海力士、中芯(宁波)、合肥长鑫、通富微电等终端用户,装备制造企业,联盟和半导体支撑业分会会员单位代表共计300余人出席大会。与会人员就国际半导体先进制造技术发展及需求、中国半导体材料本地供应链生态发展趋势、5G通讯和汽车电子等新型技术对集成电路产业的驱动、国际合作与本土化融合等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关于中国半导体材料的现状,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汝京博士认为,国内光刻胶、特种化学品以及光掩膜版是缺少的。但国产硅片和特种气体发展得很好,他还呼吁台湾的半导体厂能够尝试大陆的特种气体。
另外,张汝京还表示国产的抛光液也已经达标了,中国化工实力是相当强的,湿式工艺用化学品也做得很好。
“半导体材料是集成电路制造产业的基础,在先进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在5G、人工智能等市场发展带动下,本土半导体材料产业有了较快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处长王威伟说道。